贵定县人民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贵定县人民政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2年6月23日在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州生态环境局贵定分局 李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工作安排,受县政府委托,现将贵定县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情况
一是县政府始终坚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适时利用政府常务会议、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例会等契机,广泛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质内涵,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全面提升全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2020年以来,县政府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3次,县政府常务会31次,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例会8次。二是印发《贵定县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工作方案》等文件,全面推进在县直各部门、各机关开展《固废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工作。持续开展环保宣传“进机关、进基层、进园区、进企业”宣传培训活动,通过利用全县领导干部培训班开展《固废法》专题培训、组织危废经营单位和重点产废单位参加全省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管理培训会、组织县生态环境保护人大代表联络站进行环保法律知识培训等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培训,切实增强全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意识。同时,通过走访企业、赶集天集中宣传等多渠道对《固废法》进行宣贯,自《固废法》实施以来,共开展宣传培训10场(次),涉及宣传培训对象300人(次)。
(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重点法律制度执行情况
一是不断强化固废管理,落实固废管理制度。推进固体废物信息公开,督促涉危废企业通过网站、公告栏方式落实固体废物信息公开;强化公众参与,充分利用12369、12345平台强化公众监督,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参与生态环境问题监督;推进排污许可制度落实,按照国家要求,对排污许可变更、延续、重新申领的,将固体废物管理要求全面纳入排污许可证;强化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积极推进贵州省固废系统应用,实现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推进完成建筑垃圾堆场建设,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堆存及处置;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开展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管理,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还田还土综合利用;强化塑料制品行业管理,开展塑料制品生产、销售、使用专项检查,落实“限塑令”相关要求。二是强化固体废物跨区域监管,严防固废跨区域污染。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落实危险危废跨省转移审批制度,落实生活污泥等一般固废跨行政区域转移报告制度,严防工业固废跨区域污染。三是认真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持续打好固废攻坚战。“十三五”期间完成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建筑垃圾贮存点、浩鑫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等项目的建设,认真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防治工作纳入规划内容,谋划固废领域项目10个,涉及资金3.63亿元,力争2025年实现一般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全覆盖的目标。
(三)打好固废治理攻坚战情况
一是加强工业固废处置监管,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我县现有工业固废处置企业1家(贵定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贵钢老厂区污染土,该项目已建成并配套环保设施,且已完成环保自行验收。二是加强涉尾矿库企业监管,防范环境安全风险。我县现涉及尾矿库企业1家(贵州省贵定县盛源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锌矿采选,其位于定东社区小河沟的尾矿库已按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要求,完成恢复治理工作,其位于定东社区东山尾矿库正在开展建设。三是加强危险废物管理,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积极推进贵州省固废系统应用,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现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评级指标》要求,根据省、州部署,积极开展全县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工作,2021年共完成抽查企业29家,抽查合格率100%,其中经营单位抽查2家,重点产废单位抽查5家,一般产废单位抽查22家。四是强化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监管,推进医疗垃圾分类处置。积极推进医疗机构落实《医疗废物分类名录(2021年版)》要求,强化医疗机构监管,督促落实医疗废物和其它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要求。强化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监管,督促其依法依规开展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工作。2021年累计处置医疗废物355.886吨、2022年至今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31.443吨。五是加强城乡固废治理,积极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依托贵定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全县建成垃圾转运站17个,基本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积极推进海螺水泥生活污泥处置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项目备案及环评编制报批工作,预计7月份将建成投入使用,可解决全县生活污泥处置问题。积极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于2020年推进开展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为2025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处置,建成贵定县餐厨垃圾处置中心,推进全县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置。强化建筑垃圾处置,建成贵定县建筑垃圾集中贮存点,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贮存。强化塑料污染,有序推进超市、快递等行业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加强过渡包装监管。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实施,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六是积极推进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2016年以来我县积极对接原省、州生态环境部门启动对原昆山昆化贵定化工厂开展生态损害赔偿工作,全力追缴昆山昆化集团公司应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赔偿3794.23万元),并组织开展相关治理工作,2021年3月全面完成废渣清运处置工作,共转运废渣141486.07吨,2021年8月完成历史遗留废渣转运处置效果评估并通过专家审查,2022年2月完成昆山昆化贵定化工厂废渣堆场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通过专家评审,2022年3月完成昆山昆化贵定化工厂废渣堆场覆土复绿并通过现场验收,有效防止了污染延续和扩散。
(四)执法监管及法律责任落实情况
一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部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划分。依据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州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要求,制定印发《贵定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进行明确,持续强化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如:县综合执法局主要承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置监管,负责做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承担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县农业农村局主要承担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秸秆、农膜、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县水务局主要承担污泥流向、用途、用量等跟踪监管。二是强化固废领域执法监管,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0年以来共计查处固废领域环境违法行为5起,处罚金额56.32万元,责令恢复原状2起。
(五)鼓励群众参与情况
一是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贯工作。积极利用赶集天、“六五”世界环境日等节假日,认真开展固废等法律法规宣传,其中,2020年,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开展第49个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组织10余个部门,50多名志愿者到金山公园和麦溪河沿岸开展“德润贵定”清废行动。通过贵定电视台、“活力贵定”微信平台、LED显示屏播放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视频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二是积极开展固废法宣贯及问卷调查。根据县委宣传部印发的《关于做好贵定县2020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测评的通知》文件精神,通过APP、公众号等形式开展“满意度测评”工作,组织对10余家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通过满意度测评、问卷调查等方式,加深了群众、企业对《固废法》重要内容认识和掌握,为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积极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2019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了污染防治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发布《关于开展贵定县2019年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的公告》《关于开展贵定县2020年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的公告》等文件,将生活垃圾处置、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向公众进行开放,提高群众对环保设施的了解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认识,为防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固废法》的落实包含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农业农村、工业企业等多个领域,涉及面广,目前,基层执法监管力量薄弱,执法人员不足,难以全面落实各领域、各方面监管要求。二是工业企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当前,固废管理逐步实现向信息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变,企业受技术、设备因素影响,固废资源化利用不规范,利用率不高。三是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难度较大。我县农田耕地以山地为主,面积小且分散,无集中龙头企业,农户农业生产产生的农膜、地膜、农业包装废弃物难以实现回收。同时,农业生产后的废弃物大多含有泥土、杂草等物质,难以直接回收利用,处置成本较高。
三、下步打算
(一)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城乡固废污染防治
一是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谋划一批继续改善、切实可行的固废治理项目,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二是结合国家政策及我县固废处置需求,“十四五”期间,重点谋划实施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扩建项目、昆朋包装酒精提纯项目、海螺水泥固废处置产业(工业)园区项目、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项目、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置等固废处置项目,可有效解决我县固废处置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
一是积极与省州对接,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申报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及时补齐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和综合利用基础设施短板。二是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通过加大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固废污染防治的思想意识和综合能力,持续改善乡村环境,有效推进防污治污工作。
(三)加强部门协作,形成部门监管合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行业领域监督管理,强化生态环境、工信、农业农村、水务、应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邮政等部门与公检法联动,推进开展公益诉讼,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继续深入抓好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长江经济带披露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开发区企业及污水处理设施生态环境全面排查等执法专项检查,常态化开展危险废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以及塑料污染、畜禽粪污、尾矿库等行业监管,逐步实现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消除环境风险。
(四)加强企业培训指导,促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针对当前企业普遍存在难以适应固体废物信息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重点产废单位、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涉尾矿等企业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帮助企业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固废法》相关规定。
(五)持续开展《固废法》宣传,不断强化群众环保意识
一是通过持续开展《固废法》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创新宣传方式,扩宽宣传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介手段,开展正面模范的宣传引导和负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赶集天等时节,开展宣传“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二是通过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让群众切身感受固废处置全过程,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度,形成政府和部门引导、企业和群众自觉遵守的良好格局,建立人人参与环保、人人关心环境的良好氛围。
报告完毕,请予审议。